风水在近代以前,受到中国官方与民间所共同信奉。到“五四”前,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维新派领军人物梁启超等接纳西方的科学观念,把中国固有之学问多加以重新审视和批判,在其《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更是将其中的风水和中医等学间一概判为“迷信”。此后,许多学者继承和发展了这种观点,即把风水作为迷信和封建精看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官方机构,均有禁止风水的法规或文件规定。以致《辞海》等至今依然把风水视为“迷信”。社会上亦是如此,特别是文革期间,民间风水活动也严厉禁止。
20世纪60年代后,国外风水研究风生水起,缘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及生态危机,使得人们对中国风水科学性和审美特征进行重新审视,并多有正面评价,这无疑对中国国内的研究是一大激励。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界重新开始活跃,国内建筑学界和地理学界也随之开始质疑“五四”以来对风水的一概否定是否武断,研究者主要从风水有助于克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在科学层面上通过学术讨论逐步对其持中性态度。由于学术的本土性优势和对国外成果的借鉴,这种研究相比国外更为深入、中肯、全面。中外学者对风水的认识和评价,如: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其他方面的称为阳宅。风水施加于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宅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满足的地形条件;第二,是对居处的布置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第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某种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住宅风水勘吉凶》一书《前言》中,作者指出:“在中国古老学识当中有一门叫做堪舆,通常被称为风水。按照笔者多年的研究心得,这门所谓风水,如果用现代的字眼叫,应该叫“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以内容来说,风水这一学问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讲究峦头形势,另一部分讲究方位气。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王玉德研究员在其著作《神秘的风水——传统相地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引言》中指出:“我们认为,风水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
王绍生先生在《解开风水之谜》一书中说:“风水即是关于人和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关系的一种学问,简单地日之为封建迷信,就显然失之偏颇了。”
天津大学王其享教授在其主编的《风水理论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与营造学、造园学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武汉高广深在《八卦现代风水学真解》著作的《前言》中进一步界定:“风水学经千年发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认识自然物质方面,都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风水学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必将逐步被揭示出来,它必将作为重要的文化部分,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风水学又是我国独有的一门学科,它集地理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物候学、天文学、水文学、磁学、生态学、环境学、建筑学、植物学、园林学、预测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于一身,主要从‘气’的角度——自然信息为出发点,去认识与自然的关系。它的核心内容,仍然是“气’,即宇宙辐射、能量场的信息互感,还有能量场信息的来源,信息交换、信息性质、传播通道、频幅、传递方式以及信息能量的大小和转换。带有明显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和事物类别归属概念。它从天道(天体运行规律)、地道(地球运动规律)、人道(人体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三方面,整体地认识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始终把人作为宇宙的产物,以人为本,又以人为归宿而采取的一种主动行动”。
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亢亮先生在其编著的《风水与城市》《风水与建筑》的《前言》中开章明义地写道:“风水学是中国独创的一门艰深学科。它的研究理念,是天人合一观,天地人‘三才’一统的观点……因此,风水学也是天地之学。风水学既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广义言之是文化,狭义言之又是科学。它有一定的规矩,有自己的仪器,有理论、有操作技术。历代列为方术和方技,也称风水术。因此,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
东南大学何晓昕教授在《风水探源》(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说:“分析风水,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对事象因果关系的歪曲认识或处理,也明显带有巫术的气息。但更多的则是科学的总结,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风水理所当然地是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天津大学梁雪教授在1992年8月出版的《风水理论研究》期刊上撰文《从聚落选址看中国人的环境观》中阐明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注重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使城市、村落和住宅与自然相配合、相协调。”
天津大学宋昆教授在《阳宅相法简析》一文中对阳宅相法定义为:“是古代风水术中有关居住建筑选址、布局处理及确定兴造时间的方法及理论”。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渡边欣雄教授说:“把‘风水’作为学问的对象最早向世界予以介绍这一独特思想的是欧洲人,他们把‘风水’称为‘中国科学’或‘拟似科学’。这就是为什么‘风水’理论与欧洲科学非常相似的原因。从广意上来说,把‘风水’作为科学比把它视为迷信更能理解其内容”。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理学学者尹弘基是东南亚颇有名气的研究风水术专家,著有《朝鲜文化和自然界间的风水关系》,近几年研究中国风水,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第1期撰文说:“风水是为寻找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地称为迷信或科学……中国风水建立在以下三个前提的基础上:(1)某个地点比其他地点更有利建造宅第或坟墓;(2)吉祥地点只能按照风水的原则通过对这个地点的考察而获得;(3)一旦获得和占有了这个地点,生活在这个地点的人或埋葬在这个地点的祖先和他的子孙后代,都会受到这个地点的吉祥影响。……这种独特的选择地点的中国系统,具有科学的成份,也有迷信的成份”。
英国著名的科学史权威李约瑟博士,也曾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的风水,称之为“准科学”“中国古代的景观建筑学”。他指出,风水理论“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的成份”。“普通中国的田园、房屋、村镇之美,不可胜收,都可借此得到说明”。
英国学者帕特里克·阿伯隆比说:“在乡村问题上,中国风水名义处理上,已较欧洲任何国家前进甚多”。“在风水下所发展的中国风景,在曾经存在过的任何美妙风景中,可能是构造最为精美的”。
美国城市规划权威开文·林奇在其代表作《都市意象》一书中,高度评价了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称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英国学者查理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文中指出:“中国风水是使生者与死者之所处宇宙气场中的地气取得和合的艺术。”
英国学者伊特尔在《风水是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1883年)一文中详细论述:中国风水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
新加坡伊长林·李普著《风水术》(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则更直观地评述:“风水是这样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风水是中国闻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风水术乃古建筑理论之精华”。
1987年美国罗丝巴哈小姐著《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说道:“气是风水中最重要的因素”“认识气,便懂得风水中的全部”。风水关于“气”的发现,是否预示着未来将证明的一种宇宙波场或最小的构成物呢?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日益解放,风水研究的禁区完全被打破。大学和专业机构研究风水的学者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民间风水师和相关组织也逐渐兴盛。风水研究逐渐形成“学院派”和“经验派”(又称“江湖派”),即大学和专业机构研究风水的学者,大多以学术研究为主,实践相对较少;而风水师则是民间风水应用的主体,以从事风水实践为业,其人员结构较为复杂,既有广泛分布于乡村的风水先生,也有活跃在城市的风水师以及风水顾问。当前风水的研究方向与目标繁多而混杂,出现了众多的风水研究门类和流派,如“建筑风水”“地理风水”“景观风水”“生态风水”“家居风水”,以及“易经风水”“气运风水”等。时至今日,全国风水流派五花八门,但不外乎“形势派”和“理气派”。在风水实践中,形势派、理气派之间理论是相互渗透、融通的,两派都认为峦头为风水之体,理气为风水之用。现代的风水师往往是综合派,因为现代交通与资讯非常方便,可以了解各派的研究成果,博取各家之长,再结合逐渐积累的实践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和方法。
前些年,由于民间盛传韩国、日本欲以风水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中国相关学界和有关政府部门深感窘迫于舆情旋涡,民间为争取中国风水“申遗”的呼声日隆,社会再掀“风水热”。在全国各类风水研究会、协会等团体组织,各类风水论坛、风水培训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如2004年9月由国际易学联合会和中国建筑中心在北京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这个论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关于风水文化的高峰论坛,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正式颁布的《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第一次明确肯定风水有合理的、科学的成分,同时也承认风水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2005年8月10日,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下发[建文办](200577号)《关于成立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文件中,认为:“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强调的和谐、循环、平衡等观点对于我们当前的建筑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正面肯定了建筑风水文化的价值,以“中国风水文化”名义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其议事日程上的一条重要内容。而事实上,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从未间断过风水遗产的“申遗”,如2008年6月三僚风水文化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水对社会的影响更体现在人们的风水应用上。在中国农村,建造阴阳宅,请风水师选址定向,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在城市主要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包括一些政府或大型项目的建设设计,或明或暗都可以看到风水的影响。在国外,西方许多学者对风水做了专题研究,一些风水方面的专刊也在国外大行其道,风水活动随处可见,各种风水学校和风水培训也层出不穷,特别在建筑规划设计上更多的请风水师考察风水,如美国纽约的川普大厦。
随着风水的流行,对社会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一些豪华墓、天价墓盛行,人们不惜浪费无数人力财力,还毁掉大量农田和山林,这与我国的农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格格不入的;一些政府官员暗中笃信风水的神力,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利益,不惜择址新建政府大楼或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还有的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利用风水,蛊惑人心,赚取钱财等等,这些都需要引起社会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