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葛坳乡曲洋小源村是杨筠松徒弟曾文迪的故居地,现有一座“蜘蛛结网”形的曾氏祖坟和一座叫“诚笃堂”的曾氏祠堂,相传是杨筠松选址,经历代重修,今保存完好。
1.曾文迪家族墓地
“蛛蜘结网形”的曾氏祖坟,传说是杨筠松为徒弟曾文迪的先祖曾赐重》的墓地,据《武城曾氏族谱》记载,于宋开禧丙寅年成(迁)葬,历元庚寅年重修清康熙甲戌年三修、清乾隆庚午年四修、清嘉庆丙辰年五修、清道光丙申年)现存的墓是于清道光十六年在原址上第六次重修的。墓挂面为青麻石,立三块白色花岗岩碑石。从中间墓碑上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雪阳涵溪曾氏始祖曾赐重夫妻、太祖曾颜夫妻、太祖曾德富夫妻(曾文迪父母亲)、宋祖曾颜夫妻,于宋开禧丙寅年冬合葬墓。左边的碑石上刻的是曾氏宗族十几位获品冠带、进士、钦天监博士、灵台郎、知县、儒学训导的名字。右边的碑石上刻的是曾氏宗族几十位获其它功名的名字。中间墓碑左边刻有“涵溪祖祠后左肩蛛蜘结网甲卯庚西向为茔”文字,表明此墓为“蛛蜓网”形,立甲山庚向兼卯西。近观墓地坐落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中央的一个小山包上,这是风水布局典型的“蛛蜘结网形”。墓地前有条马路经过,左边现为空坪,左后方新建民二栋,左前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樟树,小山包的右边和右前方是曾氏的祖祠和一片民宅。坟头边郁郁葱葱的十几棵棕树,坟墓后有一块“后土尊神”以增加墓的催吉神力。
朝坟墓后方走去,翻过一道比一道更高的层层梯田,站在后龙山上,能十分清晰地看见这座有千余年历史的古墓水口和四条朝堂水。小源村也是一个四周围青山下的大盆地,连绵不断的朝应峰环绕着盆地中的这座古村落。
经测定:
入首龙:卯龙;坐穴:甲山庚向兼卯西(周天79.5度);后土立向:卯山酉向兼甲庚(周天87.5度);罗城水左水倒右格局,出戌口,现已被一片民宅所挡,地堂放水:辛水(周天297度)。
2.“诚笃堂”曾氏宗祠
据《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小涵诚笃堂重建记》记载,宗祠从左上角高岭发脉,飞腾下落于此,祠立甲山庚向兼卯西(其立向和曾文迪父亲墓一致),肖像葫子形,左水倒右,一条腰带水环绕
祠堂而过,如官带围腰,虾公山把水口,凤凰山作朝案,前方的远山连绵秀丽。水往外流,山往里倒,堂局有四水归堂的感觉,水口关拦紧密。按照客家风貌,采用青砖灰瓦,起造上下两栋,中间一井,风火垛子,造型美观,结构牢固,气宇轩昂,继承发扬宗圣公(曾子)虔诚笃实的高尚品德,定名为武城郡“诚笃堂”。
经测定:
入首龙:卯龙;立向:甲山庚向兼卯西;左边未水来,右边乾水上堂,汇于庚走乾口,流于大河。天井放水:辛水(周天191度)。朝应峰:成(周天286度)、亥峰。
“诚笃堂”曾氏宗祠
曾氏祖墓、祠堂航拍图